本人在阿联酋呆了四年多,一开始也像很多从国内来的同胞一样,怀着对一个未知世界的憧憬和好奇来到这个国家,一开始也有很多感受,但渐渐被日复一日的平淡所代替,我在这里看到很多人想了解中东的文化,而有些解答的朋友只是生活在中东中国人的圈子里,并没有具体深入去感受他们,从而去尊重他们或者产生一种共鸣。

为什么我会有比别人更深的体会呢,我不敢夸大,我只是比别人知道得多一点点,因为我的生活环境(我在阿的第二年嫁给了我的丈夫,阿拉伯人),我也慢慢接受了他们的思想和文化,但并不代表我就丢弃我以前的思维,这两者并不冲突,只要掌握得好,互相尊重,这世界没有敌人。

我曾经跟一个朋友说,我来阿的第一天是晚上,半夜睡得模模糊糊的,听到有男人用喇叭在“唱歌”,大概是五六点左右,当时觉得很纳闷,这么早吵醒人干嘛啊? 我的朋友听了觉得我很搞笑,不过现在说来确实有点好笑——这就是伊斯兰晨礼——清真寺的宣礼员叫大家起床做礼拜了。 而这个“唱歌”,并不是唱,而是吟或者念,满腹感情让我们觉得好像在唱民族歌曲,阿拉伯的歌曲有什么不同,我会慢慢道来。

首先我要跟大家说的是,有位在网上认识的同胞在迪拜生活了两年,他说斋月一般是九月份——他说对了一点,这个九月份不是阳历的九月,是阿拉伯的九月,他们把这个月的名字叫亚马旦,阿拉伯的日历跟中国家历有点相似,但是他们没有所谓的闰月,咱们的农历每年都会比前一年短个十天左右,差不多四年就会用一个闰月补回去,所以春节都是在春天左右,而阿拉伯一年四季都有可能是九月,明年又会往前推大概十天左右。

说斋月吧。我第一年在中国公司里上班,没一个月斋月就来临了,当时还是十月太阳还很狠毒,当初的想法也很可笑,白天不吃不喝能行吗? 怎么会有这么样的风俗?

当然,斋月对于中国人来说只是表面尽量不要去激发别人的反感,如果饿了渴了偷偷躲着吃也没人会说你,回到宿舍肯定是大吃大喝了,就这样过了两年,没觉得斋月有什么不同,只是有点无聊,客人比平时少了很多,一般客人都是晚上才出动的。

我是结婚后开始真正去融入他们的文化,我发现,如果我一辈子以局外人去看他们,我还会像某一位同事那样,在这里生活N年后,还用“变态的日子”去形容斋月。

可能有人会说我被洗脑了,我不介意你们这样子说。

我只说说我的感觉,在斋月来临之前,我觉得那将会是一段非常痛苦难捱的日子,我整天给自己打气做心理准备,希望自己别在斋月的某一天渴死了,因为我这人平时喝水喝得比较多,不吃饭可以,水总要喝吧?

健康人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,只有生病的,小孩子才有特权不去遵循,当然还有生理期的妇女,刚生完孩子的妇女也包括其中。

斋月的前几天是比较难过的,人都要有一个适应期,主要是心理接受不了,如果脑子老是想着食物就会觉得很痛苦,斋月期间要太阳出来前吃好早饭,而夏天的太阳是很早出来的,所以很多人晚上干脆就不睡觉了,从晚上太阳下山开始吃喝,一直玩到天亮,然后去睡觉了,对于阿拉伯人来说,斋月是玩乐的节日,是他们最享受的节日 ,很多阿拉伯人一过完斋月就期盼着下一年的斋月快点到来,有些阿拉伯人甚至一下子很难调整生活习惯,在之后的几个月都喜欢晚睡。

我觉得斋月是相当有意义的,当我经历过饥渴之后,我发现食物是一种恩赐,饿了一天,准备晚餐时,我发现家家都飘着一股与平时不同的香味,晚餐那一顿是带有非凡的意义的,去超市或者小店,都会发现斋月比平时多了很多水果,超市里面都是为晚餐而大采购的人群,商场里各种折扣,优惠,我觉得这好像咱们在过年啊。

当我习惯了,觉得跟平时没什么不同,这就是他们的风俗,并不是变态,没有超出人的生理极限,在斋月期间人们都会看住自己的行为,嘴巴,尽量不去做不好的事情或者说不好的话,很多人都会尽量去行善,捐款或者施舍给穷人,清真寺在斋月每天都会施舍饭菜给穷人,因为在宗教里,在斋月期间做善事会得到十倍的回报。

斋月过完有一个小节,是开斋节,人们都会互相打电话发短信问候彼此。之后的一两个月,会是一个大节,就是宰牲节,有些人会专门杀一头牛或者羊,然后叫亲戚朋友来吃,走时并拎上一袋。